叶蓁蓁:媒体融合下一步是全行业大融合
2017-12-25 11:42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以来,4年过去了,主流媒体传播阵地得到了扩展,融合新闻生产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融合传播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方面互联网正在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另一方面步入融合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媒体融合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下一步,媒体融合该怎么走?

  11月15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蓁,他认为,媒体融合不只是媒体的事,一切具有内容生产能力和发布渠道的党管机构,都可能成为党的媒体融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融合的下一步是实现媒体与全行业的融合,实现人才共享、内容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盈利模式紧密协作的大联合体。”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

671435080124225985

第二批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入驻签约现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媒体技术

  媒体生产的信息已经不够用

  媒体融合的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打通媒体的内部资源,为报网端微生产与其相匹配的个性化内容,提升用户体验。但是随着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自给自足”式的融合方式已然不能满足媒体与用户的需求,媒体融合需要“凝心聚力”。

  “互联网平台是一个需要海量信息的内容池,很多传统媒体所提供的内容种类和品质跟不上用户需求。”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如今,单独一个媒体集团所生产的内容数量和种类,都不足以满足其全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打通全行业,消融媒体边界,丰富媒体内容池,吸引用户,势在必行。

  万物皆媒,媒体定义要拓展

  “在万物皆媒的时代,所有机构只要有一个客户端,有一个自媒体账号,就具备了一定的媒体能力和属性。”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媒体的定义已发生变化,媒体融合要把类似政务信息发布平台、用户互动平台等一切具有生产优质内容能力和发布渠道的党管机构都作为党的媒体融合事业的一部分。

48104957969075968

第一批入驻单位代表大合影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媒体技术

  必须承认,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参与意识形态工作的不只是传统媒体,每个个体、每个机构都可以生产信息、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因此,有必要将一切具有内容生产能力和信息传播渠道的组织和机构,尤其是党管机构纳入媒体融合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个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要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748911156269128700

第二批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入驻签约现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媒体技术

  “《人民日报》牵头建设的‘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对党媒的界定范围进行了延展,新闻媒体单位、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国企、央企和事业单位等一切党领导的机构和组织都可以联接这个平台。“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目前,已有90家各级党媒近两百个端口入驻“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其中就有政务机构、大型企业的客户端或者发布渠道。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媒体融合要从“单打独斗”到合纵连横

  “媒体融合的第二阶段应该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党有效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实现党领导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成为治国理政的有效组成部分。” 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媒体融合不是某一家媒体的‘单打独斗’,现在到了需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更大的体系内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时候。“

274998493762574358

第二批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入驻签约现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媒体技术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用体制的力量合纵连横,用市场的力量开疆拓土。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社交媒体、聚合类资讯平台、自媒体公号等正在与传统媒体抢夺舆论阵地,主流媒体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媒体深度融合的任务更为紧迫, 而“平台化”是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必然路径。

  相比大型的互联网平台,各家媒体目前所拥有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是有限的,在网络舆论阵地所发挥的引导舆论的能力也会受限。因此,借助技术的发展,将更多类型的信息传播主体和资源要素通过数据形式汇聚到媒体平台上,媒体机构也可借助平台建设,重回社会运转的中枢地位。

  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虽然有人说“万物皆媒”,但是,媒体机构的优势就是拥有专业的信息服务能力、知识服务能力和思想服务能力。建设自主可控、基于互联网连接的新型媒体平台,牢牢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履行政治使命才是媒体深度融合的本质意义。

       来源: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