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里看人生】父亲摔伤住院,女儿为何显得冷漠?
2017-07-12 18:33 来源:


急诊室里看人生,走进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一名男子因为骨折被送往了省红会医院,然而陪同的女儿却似乎显得不那么"上心",那么在今天的急诊室里,又会上演什么样的人生故事?

640_014.jpg

晚上7点,一名骨盆骨折的男子被120急救车送到了省红会医院急诊外科。

640_010.jpg

男子身上没有明显外伤,但表情痛苦。

视频全长11分26秒,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640_008.jpg

急诊外科医生 宋贵然:“这个位置你们对好好...好,很好, 到了,好了,好了,不动你了。

担架上的男子姓陈,今年44岁,楚雄州武定县人。医生试图通过与他对话,了解伤情和他的意识状况,但陈先生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如何受的伤,只能把疼痛的位置指给医生看。虽然陈先生在武定县的医院对盆骨和右肩照了医学影像片,但因为他已经出现了短暂失忆的症状,为了排除其他部位受伤的可能,宋贵然医生开具了检查单,让陈先生完善检查。

640.jpg

急诊外科医生 宋贵然:“(充气 看片)给他充气压力,让他去找个相(做检查)。”

据一起干活的工友介绍,陈先生是下午四点多给别人修房子时从楼顶摔下来的,在当地医院做了检查后,因伤情严重又转院到昆明。

640_007.jpg

陈先生的工友:“楼上(摔)嘛 ,老房子。”

骨与创伤外科医生 李勇刚:“有多高,大概有多高?”

陈先生的工友:“三米到四米,三四米左右。”

骨与创伤外科医生 李勇刚:“摔下来哪个地方着地知道吗?”

陈先生的工友:“不知道”

640_005.jpg

她叫小舒,是陈先生的女儿,今年18岁,今天就是她和父亲的工友一起把父亲送到昆明的。

640_003.jpg

相比同龄的女孩,小舒显得要更成熟一些,但让我们感觉奇怪的是,尽管担架上躺着的是她父亲,但小舒似乎并不愿离他太近,相反,陪同的工友,又是帮忙按伤口、又是陪同检查,而小舒只是跟随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直到检查完毕,医生告知病情并需要直系家属签字同意手术时,才第一次让我们觉得,在这间急诊室里,她才是陈先生最亲的人

640_006.jpg

640_012.jpg

骨与创伤外科医生 李勇刚:“这个要很大的力量,我们叫高能量损伤,很大的暴力才能导致这么一个粉碎的骨折,看到没有这些都是碎骨头,等他病情稳定了就给他做(手术),下个星期一或者星期二左右。”

640_018.jpg

骨与创伤外科医生 李勇刚:“来,这里签个字,现在我们先给他打个牵引,这些片子你先收着。

640_017.jpg

李勇刚医生和护士将在这里给陈先生打上牵引,为后续的手术做好准备。

李勇刚医生对话陈先生:“操作时间会很短,可能分把钟就结束了。我们当然要给你用麻药,但麻醉只能缓解你的疼痛,不能完全消除,你不舒服你就说,但是你不能乱动,好不好?” 

640_015.jpg

陈先生女儿 小舒:“希望他平平安安的,其实今天我是有点想不过来的,但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就跑着过来了。我还是有点恨他的。”

记者:“你恨他什么?”

陈先生女儿 小舒:“他从小就打我弟弟,小时候他不怎么打我,大了他就打我。”

说到父亲,小舒忍不住抽泣,她告诉我们,十岁那年妈妈病逝,她和弟弟就一直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父亲给别人做工,也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但父亲性格暴躁,也不关心家人,甚至经常无故打骂他们姐弟,小舒说,她16岁就放弃了学业在外打工,为的只是能尽早摆脱父亲。

640_002.jpg

陈先生女儿 小舒:“我不想用他的钱”

记者:“有什么区别

陈先生女儿 小舒:用他的钱和自己苦的钱。用他的钱,我会感觉永远受他的压制。

为了躲避父亲,甚至在过年时她也不愿意回家。小舒告诉我们,她曾尝试与父亲沟通,也曾在去年父亲住院时整日在他病床前照顾他,希望他醒来后能有所改变,可是,这些努力对于父亲来说都没有用。

640_011.jpg

陈先生女儿 小舒:这辈子我都不相信他会改变,因为上次他差点就死掉了,他遇上车祸。然后他醒了还是这个样子,当时我每天饭都不吃的在病床前照顾他,醒了他还是那样对我。

640_013.jpg

有多少抱怨源于有太多渴望,我们能感觉到,小舒对父亲的疏离、对父亲的抱怨和恨,这一切都是因为得不到父亲的关爱,她曾小心翼翼试图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动父亲,来换回哪怕一点点那久违的父爱,可是一次次受到的伤害,最终只能让她选择远离和改变自己。

病房内,父女俩没有说上一句话,面对父亲,小舒的表情显得有些冷,但我们知道,此刻在小舒心里,其实比谁都更担心,更害怕。

陈先生女儿 小舒:“我感觉签字的时候特别害怕”。

记者:“怕些什么?”

陈先生女儿 小舒:“怕他死掉,因为毕竟也是只有(他),我妈妈也不在了,只有爸爸。”

640_016.jpg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成长就像海里行船,走过的航程不可能再重来,而父母一旦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就再也弥补不回来了。我们希望陈先生在打工之余,也不要忘记牵起子女的手,一起同行。


来源:民生关注,记者:金羽璇、摄像:彭智

编辑:七坨脑壳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