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崔庆涛: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那天,他正在工地上搅拌砂浆
2018-08-01 19:02 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


近日 ,有这么一个云南孩子火遍网络,他就是会泽县在建筑工地上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崔庆涛。

一夜爆红后,这个出身寒门的孩子有些不适应,谢绝了数十家媒体的采访。

《封面》是目前唯一对他做专访的电视媒体,《封面》记者被崔庆涛真诚的讲述所感动,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如何照顾自己?600度的近视为什么不戴眼镜?更让记者惊讶的是,当地类似崔庆涛的高考考生不止一个。

在采访开始前,崔庆涛又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媒体电话,他再一次拒绝了别人的采访,面对媒体的热情,崔庆涛显得有些紧张,可能是因为口音相近的关系,崔庆涛在我们面前稍微放松。

崔庆涛:“或许真的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普通、很平凡,或许没有去过度渲染的价值吧!”

崔庆涛的爆红,还得从他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说起。高考结束以后,崔庆涛一直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建筑工地帮父母干活,搅拌沙浆、运送建材,每天干活的时间超过十多个小时,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

7月22日,崔庆涛正在搅拌沙浆,一辆邮政面包车驶入工地,这辆车是来给他送录取通知书的,他以669分的考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崔庆涛:“当时在拌砂浆,接电话的时候我就把手套脱了,接电话后又提了一桶砂浆,手上也蛮脏的,邮政车来的时候大家真的很高兴,爸爸妈妈、我和妹妹就冲了下来。”

崔庆涛特意洗了手,接过通知书,这一幕被媒体大量转发,阅读量过亿。

崔庆涛:“同学从QQ上告诉我的,同学说你红了。当时心里感觉有点不自然,觉得这样的关注有些出乎意料。其实像我这样的学生真的还有很多,但是我只是其中那一个恰巧被报道的。”

北大、建筑工地,这些标签让崔庆涛瞬间走红,这让他有些手足无措。正是这些标签,让崔庆涛变成了励志的代名词,成为很多人敬佩的对象。

崔庆涛的家位于会泽县者海镇五里牌村,从会泽县城出发驱车近一个小时,崔家门口有条土路,一旦遇上下雨就无法行走,三层小楼看上去还算不错,家里却仅有几件简陋的家具。

这栋楼是在遭受地震后,家里才凑钱盖起来的,为了省下工费,崔庆涛的父亲崔荣茂没有请工人帮忙,一砖一瓦全凭自己的双手。

崔庆涛一直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一直让人唏嘘,有一次家里的土墙差点把他活埋。

崔庆涛:“当时睡觉的时候,楼上的老鼠乱窜,很多土渣掉在床上,打开卧室门一看,满屋子都是灰,床上全部都是土渣,幸好当时人还没有睡上去。”

那个时候,崔庆涛刚上小学。遭遇惊吓的崔庆涛就决定通过读书改变这一切。

崔庆涛:“感觉自己真的应该努力学习,通过学习,最起码能够让家里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崔茂荣不识字,他让妻子给他念通知书上的文字。

崔庆涛:“当时看见我爸的笑容,其实心里真的很高兴,他说的那句话,用普通话也不是很好表述,他说‘儿子,可以了,真的可以了。’那句话包含的感情是很多的。”

这几天,父亲崔茂荣一有空就会去翻手机,虽然看不懂媒体对儿子的报道写了些什么,他只想看看各篇报道里那些儿子的照片。

崔茂荣情绪有些波动,时而高兴时而担心,他不知道突然铺天盖地的报道对于儿子的人生到底是好是坏,他也不知道北京大学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他只是意识到儿子这次高考考得不错。

崔茂荣:“过多的内容我不太了解,考上这所学校,我相当激动。他以后的日子不会像我这样,在生活中应该要轻松一些。”

崔茂荣吃了很多没有文化的亏,对于孩子,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读书。为了让儿子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在崔庆涛三年级时,他们就让儿子去到了另外一个村子上学,因为那里条件要好很多。

夫妻俩在学校旁给孩子租了间石棉瓦房,然后就去嵩明打工,那时的崔庆涛还不满十岁,就需要自己照顾自己。

崔庆涛:“经常会去商店里买五毛一根的火腿肠,买回来炒饭吃。差不多三年级就会炒饭、洗衣服了?”

关于做作业,崔庆涛说,有时候不想做了,会想着再做一题,一直这样做下去,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完了。那个时候其实很想读书,因为家乡那边许多孩子就没有上学,很珍惜自己读书的机会。

5毛钱一根的火腿肠,买回来炒饭,这样的餐食,崔庆涛从三年级一直吃到六年级,在外打工的父母管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只能拼命挣钱。

许树兰:“直接就没有管,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全凭自学。有一次他爸爸说人家考第一,我儿子还说人家考第一是家里请家教。其实请家教对于我们这种家庭来说,根本就请不起。”

夫妻俩有时会去建筑工地帮人打零工,有时会去菜地帮人洒鸡粪,一天下来能挣到一两百块钱,大部分都留给孩子。

许树兰:“以前这两个手指头是这样弯下去,肌肉收缩了,摔了骨头也是错位的,身上这些伤从来不会跟孩子讲。”

让夫妻俩欣慰的是,孩子一直很自觉,他们从来不用操心孩子的成绩,更不用去想孩子会逃课,会学坏。

崔庆涛:“小时候我觉得读书可以让我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到初中我也听过这句话,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像我们这一类人最好的出路,这一句话让我有很深的触动,其实归根到底,当时觉得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爸妈那么辛苦,最起码以后不让他们担心,不让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那时候,爸妈不仅操劳爷爷奶奶的生活,也操劳着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不可能让他们老年的时候还这样。”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许树兰告诉记者,儿子崔庆涛不但学习不让他们操心,每到假期都会来到工地帮忙。

崔庆涛:“那时候我会去背化肥,背化肥一般都是我爸和我妈背。一包化肥大概是50市斤,一天就是100包左右。”

许树兰:“每个假期天,他去的时候看我们太辛苦了,不要他去做他都要跟着去,兄弟两个都是这样。我们一问,都说没有作业或写完了,其实没有写,他们都是拿着电筒在被窝里写。”

7月26日,崔庆涛被广泛关注的第三天,我们在会泽县以礼街道再次见到了他,他成为会泽县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一员,向当地村民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宣讲团是当地的一个特色,通过传递贫困大学生奋斗的经历,让群众明白“富不读书富一时,穷不读书穷一世”的道理。宣讲团的所有成员,都是当地贫困的大学生和准大学生,他们都考上了一流的高校。

在会泽当地,还有着数名与崔庆涛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因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面积大,会泽县6300余名高考考生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超过2800名,全县拥有14名考入清华和北大的考生,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有8人。

会泽县教育局长:“来自于农村的贫困家庭,他们特别能吃苦,从小立下志向,要通过读书来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他在学习当中非常刻苦,他们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的优异成绩,在老师的帮助下,也在社会的关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

和崔庆涛一同宣讲的女孩叫石清春,即将成为西南大学的免费师范生。石清春是一个弃婴,被养父在路边发现。清春这个名字,就代表着她的身世。

石清春:“那个时候他们就想着,我是捡来的,就像树上撇来的春一样,有生机、有活力,不断成长。”

石清春的养父也不识字而且身患残疾,对于这个捡来的女儿,养父告诉她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这一切,每个月她的零花钱只有30元。

石清春:“每顿饭就一块五,要没钱了我就会节约一点,一块五、两块五我都买过,打一份饭五毛钱,菜都是打最便宜的。初中那时候挺艰苦的,根本不敢打肉,打肉十多块就没了。”

养父手脚都有残疾,做农活非常困难,石清春每次回家都要忙着帮养父干活,在干活前她都有一个固定动作,换掉在学校穿的衣服。在学校,石清春一年四季总共就只有三套衣服,这些衣服还都是别人送她的。

石清春:“在家里面干活,什么东西都得沾,弄脏我觉得很心疼,自己上学的时候就没得穿了。”

在石清春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取得好的高考成绩。

石清春:“我坚持5点钟起床,然后就到教学楼灯那里,把书抻出去,在那里读英语、读政治。”

面对这些学霸级的人物,很多人都会问,学习的窍门是什么?有没有哪些好的经验?无论是石清春还是崔庆涛告诉我们的都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刻苦。

石清春:“对我来说,浪费时间我会很内疚,像我家这种情况,我只能非常努力地去学习。”

崔庆涛:“我会去把英语的阅读理解、文章或者好的佳作拿在手上,边走边看去食堂,包括吃饭的时间都要利用起来,趁走路的这段时间,其实又多了一份经验积累。”

教育局长:“他们平常说的是苦不死就拼命的苦,实际上学习知识必须要付出努力,这是基本的常识。这些孩子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睡觉基本在12点左右,非常辛苦。”

寒门学子似乎与生俱来执着和坚韧,他们深知一所好的大学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高勇:“全体同学,每个人都充满满满的正能量,只要有任何一个同学传递了一点负能量,其他同学会对他另眼相看,会给他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所以他们拼搏进取,在学校里体现出对集体的热爱、一种主人翁意识、一种责任感。”

崔庆涛所在的班级,八成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全班38人,高考平均分635分,全部超过一本线。高勇常常在班里提到一句话“让过程不留遗憾,让结局更加完美”。

崔庆涛:“把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应该利用的时间,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日积月累地去做,不管最后结局如何,就算失败了心里也不会感到惭愧。”

对于崔庆涛,困难和挫折似乎从未间断。2014年,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和鲁甸相邻的会泽受灾严重。那场地震中,崔庆涛家的房子严重受损。政府补助了崔家4万元的建房款,家里又向亲戚借了4万多元,总算把房子建好,许树兰病倒了,崔家的债至今没有没还完。这些事,夫妻俩都不打算告诉崔庆涛,怕影响他学习。

崔庆涛:“我经常买资料买书,父母都是一句话,就是说好、不要急、我马上打给你。我开始感觉不出什么来,后来感觉会不会是父母加班加点才把这些钱给弄出来。”

崔庆涛有600度的近视,可是他并不戴眼镜。眼镜,是崔庆涛内心的一个结,崔庆涛读高二时,崔茂荣因为肾结石引发肾绞痛,崔茂荣以为这个病是致命的,他不打算告诉儿子,却又很想见儿子,那天他听说崔庆涛想配眼镜。

崔茂荣:“那时候我想着不行了,我也不敢说给孩子听。孩子才读高中,如果我真的倒下了,我的孩子今后会怎么样?我先带他去眼镜店配一幅眼镜,一开始说是600元还是多少,还说有更便宜的,我说就这个了,买就买好一点的。”

配完眼镜,崔茂荣又告诉儿子,一起去吃一顿羊肉,这顿要花费几百元的饭,在崔家看来是奢侈的,崔庆涛还和父亲产生了争执。

崔庆涛:“我根本不知道,我爸那天带我去吃羊肉的意义是什么?后来我妈才告诉我,那时候爸爸放弃吃药了,他以为那是不治之症,他打算见最后一面的感觉。”

父亲的病痛缓解了,配的眼镜却被意外摔碎了。崔庆涛一直内疚,为了不让父母再破费,他选择不戴眼镜。

石清春:“读书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把我爸爸接到那里去,帮他把身上的病治好。”

感恩和报答也一直伴随着石清春。当年中考,石清春位居全镇第一,远远超过了曲靖一中的录取分数线,可是石清春却放弃了。

石清春:“其实我很想去,因为我梦寐以求的高中就是曲一中,但我爸实在没钱,那时候他只有一两百元钱,当时去曲靖一中,学费、生活费、车费,对我爸来说根本不可能支撑,然后我放弃了。”

石清春最终选择了在会泽一中就读,她很感激养父没有让她放弃学业。

在会泽县教育局,我们看到了多份文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将享受免除学费、每年享受2500元生活补助、最高享受2500元国家助学金三方面的经济支持。这些政策将让寒门学子的学业能走得更顺畅,也将孕育无数个崔庆涛的出现。

会泽县教育局长:“长远的讲一定能改变家庭的命运,能够带动这个家庭持续稳定地脱贫。”

崔茂荣:“国家的政策好,各位领导、政府都在关注我们老百姓,我这心就不怎么急了。”

崔庆涛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自身的拼搏、父母老师的关爱、政策的帮扶让这个农村孩子即将迈进位于中国顶端的象牙塔。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崔庆涛有些担心大学的学费问题,大学的老师很快联系了他,这天,他回到高中办理的就是关于学费减免的手续。媒体报道后,有不少人和企业都表示愿意资助崔庆涛读书,崔庆涛都一一谢绝。

崔庆涛:“我觉得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助力贫困学子,我只是恰巧被报道的,其他的学子都会享受到国家的关注,爱心人士的捐款。像我们现在宣讲团的许多同学,都能够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完成自己的学业,其实社会上给的帮助已经够多,更重要的是靠我们自己去努力。”

崔庆涛被北大录取的专业是新闻和传播,谈起对专业的展望,对未来的打算,崔庆涛有些茫然。

崔庆涛:“我之前报的是法学,后来被调剂成新闻传播。当时我对法学也没有概念,就觉得比较好,报的那天几个同学都说北大法学很牛,也听说法学很苦,感觉自己比较能吃苦就去了。但被调剂到新闻传播也不遗憾,既使是被法学录取了,我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也没有一个规划的,我也是要走一样的路,去了解再去规划职业。”

这几天,有关崔庆涛的文章难以计数,一篇写给崔庆涛的公开信这样写到,“原来我们和那几亿工人农民,甚至和时代里的芸芸众生互为镜像。也许你我都会严重变形,可依旧有他们的烙印”。

崔庆涛告诉我们,看了这篇文章,他觉得自己属于大山,终究还是想回到大山。无论是崔庆涛还是石清春,他们用执着和拼搏改变自己的命运,高考是一个分水岭,今后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们,希望这份执着和拼搏与他们同在。

作者:钟丹立  杨纪星  张歆易  李秋菊  胡华  施凌清  董燕萍  沙培俊 

编辑:江雨微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