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如何打造自己的视频平台?来看东方网这番探索
2019-08-17 11:09

5G时代即将到来,短视频业务也迎来发展的机遇期。东方网的短视频公司于2018年初开始筹建,依托东方网技术开发能力和算法经验,不到2个月的时间即建成了媒资库和视频编辑管理系统,“1站视频”于2018年5月27日正式上线。该视频平台影响力如何?媒体又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短视频平台?传播君专访上海东方网视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轶,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分享。

传播君:目前,东方网在短视频方面做了哪些方面的投入?

赵轶:东方网在建网之初就对视频业务进行了布局,在视频直播、视频访谈以及视频节目制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多媒体采编、视频直播以及多媒体应用等视频生产传播的格局。

随着各类短视频平台的涌现,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业务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2018年初,经过调研,我们认为,依托媒体优势、技术优势、渠道优势,东方网有能力在短视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由于商业平台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作为主流新闻网站的东方网,在抢占新媒体阵地,正确引导舆论方面,理应主动作为。

为此,2018年初,我们下大决心,开始发力短视频业务。我们投入1000万元,筹建了全资短视频公司,依托东方网技术开发能力和算法经验,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在东方网中央厨房采编系统的基础上,完成短视频媒资库和视频编辑管理系统的建设。我们还引进职业经理人组建专业团队,从资本、制度和人才等方面全方位确保内容生产的安全性。

“1站视频”APP

2018年5月28日,东方网18周年网庆日当天,我们正式推出了“1站视频”APP。

传播君:为了顺应短视频发展,东方网对原有的视频团队做了哪些架构上的调整?

赵轶:新成立的“1站视频”与原有的视频团队在内容定位、产品形态与生产模式上并不相同。

模式

在内容定位上,“1站视频”专注短视频内容生产;

在产品形态上,以直播、品牌节目和内容聚合为主;

在生产模式上,以自有平台为主,栏目矩阵向商业平台覆盖推广。

因此,作为新设立的视频生产团队,“1站视频”与现有视频部门形成了良性竞争格局。短视频公司的设立,客观上起到了“鲇鱼效应”,生产的优质内容丰富了东方网的报道形式;产品形态对东方网非视频部门也起到了参考和借鉴作用,充分调动了全网内容部门对于短视频内容生产的“比学赶超”的热情;流量数据激发了全网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转型的坚定决心。可以说,“1站视频”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先行先试的作用。

与此同时,“1站视频”的采编播发业务全面纳入东方网内容采编流程,严格遵守三审制度,短视频内容通过东方网中央厨房进行全网分发。从技术、制度和资本等多个层面确保了东方网对短视频内容安全的绝对控制。

传播君:“1站视频”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

赵轶:“1站视频”的短视频业务已融入东方网“中央厨房”,丰富了东方网融媒体报道能力。其中自制新闻评弹类节目《弹眼陆睛》反送电视台,与电台联合制作的《上海传说》等节目对台网融合进行了有益尝试。“1站视频”设立的格调、大牌Duang、BINGO教你说美语等短视频节目,在优酷、腾讯、爱奇艺、今日头条等视频平台形成矩阵式影响力,累计观看人数破亿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案例

“1站视频”在试运行期间,与微博联合直播哈里王子婚礼,累计获得阅读量1380 万,成为微博话题访问量全网第一的媒体。在“长三角改革开放再出发”“陆家嘴论坛”“进博会”“长三角文博会”等多项报道中,“1站视频”的实时短视频报道,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据统计,“1站视频”全年共制作生产短视频36400分钟,直播近90场次,全网播放量5.4亿次,10万+短视频70条。“1站视频”旗下子品牌“1站娱乐”抖音号位列官媒抖音号第五,1条短视频作品入围2018年上海新闻奖,还获得了新媒体专项资金的重点扶持。

自制新闻评弹类节目《弹眼陆睛》

截至目前,“1站视频”初步建立了以娱乐、资讯两大门类,覆盖全渠道近30个账号的短视频品牌矩阵。2019年5月28日,“1站娱乐”与“橙娱传媒”共同成立“上海酷爷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从内容孵化到资本合作的业务提升。

传播君:在短视频的生产中,你们如何兼顾流量和正能量?

赵轶:短视频用户有超过一半的都是95后的用户群体,如何顺应年轻用户对内容的喜好,正确处理好流量和正能量的关系,同时实现流量变现和社会影响力提升,是摆在短视频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经验

我们的探索是:以持续性的流量内容争取用户,争取“1站视频”在商业平台获取尽可能多的流量,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垂直化子栏目吸引细分用户的关注度,定期策划高质量选题,以流量收入补贴正能量精品内容制作,获取更多的阅读和转载,形成滚动式发展的良性循环。

传播君:短视频对东方网当前的内容采编业务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赵轶:

增强报道现场感

短视频作为新的内容产品,正在培养新的阅读习惯,也在改变着我们的采编业务流程。在全国“两会”、上海“两会”、“进博会”等重大战役性报道上,我们通过短视频报道先行,有助于增强报道现场感,提升话题关注度。短视频内容置入重点稿件,并进行全网分发也有助于获取更广泛的用户,进而实现全媒体覆盖。

我们认为,内容采编业务的视频化生产是一个趋势,由此必将推动整个内容采编生产流程的变革。当然,视频制作时间成本远高于传统的图文报道,产量和效率的提升,需要大量的人力、技术、资金投入。如何找到平衡点,值得进一步思考。

传播君:随着5G的到来,你们下一步对短视频有哪些布局?

赵轶:5G时代的来临,带宽和下载速率会有极大的提升,这对于短视频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认为未来将是平台入口之争,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则是原创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运用5G+4K+AI技术成果,创新媒体融合传播手段,实时准确传递主流声音,提高内容检索、审核、传输的效率。同时进一步探索短视频应用场景,研究竖屏视频制作传播特点,以及5G时代对长视频深度内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