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食育”吗
2019-10-18 17:07 来源:云视网


本期嘉宾:木兰,媒体人,2+2自愿者公益平台发起人,2+2图书教室计划项目负责人,儿童阅读推广人,昆明森蓝文化传播法人,森蓝阅读创始人,森蓝阅读课种子老师。

食育.jpg

本期内容:

对于饮食,《舌尖上的中国》里这样说:

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

无论是味道还是主食,食物,不仅是一种文化,它也是一种教育。

吃,是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的一种“活动”。看似是件很简单的事,但对于孩子来说,每天吃什么、怎么吃是很重要的问题。

这里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食育。

食育是什么?

即食物的教育,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

从幼儿期起,给予孩子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会通过探索的方式了解世界,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嘴里塞。

吃和食,是孩子第一个本能,也是第一个探索世界的动作。

食物教育在亲子阅读中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孩子从出生到成长,吃都是伴随终生的一件事。在3~12岁,尽量培养孩子对于食物的了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如何在亲子阅读中,开展食育课程?

食育通过食物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在具体的教育中,有可供借鉴的方法。比如河南一所幼儿园专门出版了和食育相关的书籍,如食育儿歌作物、食育儿歌影视片等。

具体而言,在亲子阅读中把食育和阅读习惯、生活习惯相融合,可以这么做:

学习与食育相关的儿歌、童谣。比如很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喝腊八粥,这时候可以教给他们相关的民谣:“熬锅腊八粥,为了庆丰收。食材多又多,微火煮个够,最好用柴火,不稀也不稠,晨起吃一碗,来年好兆头。”

儿歌和童谣中有做法、吃法等知识点,蕴含丰富的人文属性,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不再把吃饭看做一件痛苦的事情。

餐桌上父母给孩子做相关介绍。比如介绍大米、面条等食材的不同属性和产地,同时根据不同的地域展开不同美食、文化方面的介绍,如云南的鲜花宴、昆虫宴等等。让孩子明白食物的背后实际上是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亲近食物、热爱生活。

让孩子亲自参与美食制作,是食育课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此外还可以建立家庭菜谱,整理出爸爸妈妈和孩子最拿手的菜肴,标注做菜人、菜名、食材、步骤等信息,通过文字讲述和语言表达,把食物教育和亲子阅读结合起来。

IMG_272

很多孩子都会说:“菜市场又脏味道又难闻,我才不想去呢!”

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开展食育课?

带领孩子到菜园中了解农作物生长周期,让孩子亲自参与种菜、采摘等过程。买菜食育课中,让孩子与父母换位,由孩子主要负责购买。同时,在买菜中,给孩子固定的金额,让他们在相同的价格内购买不同的食材。找到兴趣,爱上美食。

食育课的重要性:

第一,孩子的健康与个人饮食习惯的培养、儿童时期身体素质的养成有重要关系。

第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第三,让孩子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四,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布局能力。孩子在买菜、做菜的过程中会想怎么做、菜名叫什么、怎么搭配等等,在大脑里形成框架性思维,逐步锻炼宏观协调的能力。

延伸阅读:食育审美

食育审美通过舌头来尝试美味,进而认识美好的食物、美好的世界和美好的人。美好的人用美好的心情在美好的环境下吃美好的食物,这是食育课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内容来源:“电台公开课”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jpg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