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视听云南
  • 频道
  • 云广网
走!向地球的第三极出发!
新闻来源:云视网
相关推荐
  • 新闻
  • 视听云南
  • 频道
  • 吉祥网
  • 云视网评
  • 云视理论
  • 云广网
  • 金色热线
  • 搜索
走!向地球的第三极出发!
来源:云视网  /  2022年01月04日


#多样星球#

第077期


【青藏科考核心影像】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

任务五 专题一 高原动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实录


总行程6000多公里

跨越海拔高差4000多米

对于一名科研工作者而言

只是普通的数字


在这近一个月的科考中

有困难、有艰辛的时刻

但是更多是惊喜


每一步

每一次记录

都是对青藏高原一次新的认识

都有可能填补科学研究的空白


向地球的第三极出发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和地球的“第三极”,其东西长约29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西起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东到横断山脉,北起昆仑山和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区,包括西藏、青海2省区的全部和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在青藏高原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以及全世界的生态保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被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中的4个环绕,分布着大量陆栖脊椎动物的特有种与受胁物种,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青藏科考 一直在路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开展了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前后历经20余年,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于2017年8月启动,2019年国家启动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主要围绕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研究的目标在于系统开展从青藏高原到泛第三极的科学考察研究,建立泛第三极地区地球系统变化的科学理论,领跑国际泛第三极资源环境研究;优化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和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方案,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加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做出贡献。



探寻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承担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任务和“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题的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参与“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与优化体系”等方向的工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工作任务设置了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高原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三个专题,将利用先进的科考技术与手段,对青藏高原空白、薄弱与关键区如喜马拉雅、亚洲水塔等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科考以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更加全面客观地揭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组成,为青藏高原生物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


【#多样星球#栏目】

出品人:和亚宁

总编审:李晓风

监制:尹凡

策划:卢钢、曹诚博、杨维涵

宣推:杨维涵、盛雪梅、赵小强、彭明辉、孙安然、韦福娟


【本期】

出品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参与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本次视频拍摄得到青藏高原二次科考任务五专题一高原动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的支持

部分视频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周卫平工作室

首席科学家:施鹏

科普统筹:李维薇、吴飞、袁智勇、李权、刘小龙、周修远、陆建树、尹婷婷

科考队员:吴飞、高建云、岩道、李权、刘小龙、彭大周、李维薇、周修远、陆建树、杨当寿

科学指导:潘晓赋、彭旻晟、周浙昆、李学燕、李宗熙

出品人:施鹏、和亚宁

总编审:李晓风

总监制:尹凡

监制:卢钢

制片人:曹诚博、李维薇

编导:李玮杰、何强

策划:曹诚博、李维薇

制片:李维薇、易柏蕊、李宸艳

摄像:许健锋、李家华、周修远、陆建树

后期:李玮杰、何强

编辑:杨维涵

主编:盛雪梅

宣推:王易芬、杨茜、杨维涵、胡婧雯

特别鸣谢:黎思涵、王新文、侯体国、乔丽华、归秋曲批、罗旭、聂军、范毅、胡云清、白佳鑫、王竹、罗韩宇、罗桑、彭错斯那央、高歌、徐聪丽、金寿、杨胜、和志强、赵红春、赵阳、刘春星、杨胜、金寿、和志强、和金香

返回云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最新推荐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火火火火火”的河口口岸
沿着边境看中国 | “文化混搭”!解锁小城建水的“建筑双宝”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田”下无双:云南哈尼梯田的云端传奇
沿着边境看中国 | 云南河口:边境线上“向阳花”
沿着边境看中国 | 深山藏“火腿银行”?探秘时间酿出的“风味利息”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拥有长达4060千米的边境线,如今,这条边境线上处处都是“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丽新画卷。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省内9个州(市)级学习平台推出融媒体报道“沿着边境看中国·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第二季),结合“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多维度、小切口、立体化地讲述云南故事,全面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大栗树乡腊科村,去看看“火腿银行”里的绝味火腿。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直接抄!普者黑“山水盲盒”的“生态秘诀”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拥有长达4060千米的边境线,如今,这条边境线上处处都是“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丽新画卷。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省内9个州(市)级学习平台推出融媒体报道“沿着边境看中国·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第二季),结合“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多维度、小切口、立体化地讲述云南故事,全面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去看看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普者黑,到底藏着哪些惊喜彩蛋。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石头缝里蹦金果果!三光村写就“逆袭爽文”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拥有长达4060千米的边境线,如今,这条边境线上处处都是“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丽新画卷。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省内9个州(市)级学习平台推出融媒体报道“沿着边境看中国·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第二季),结合“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多维度、小切口、立体化地讲述云南故事,全面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三光村,去看看“树木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的“三光地”如何蜕变成现在游客们抢着打卡的“绿洲网红村”。

【云端朋友圈】在茶香四溢的南糯山,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彩云之南的深处,有一处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净土——勐海南糯山。

这里似被时光格外眷顾,踏入民宿,暖炉生香,温馨四溢。旅居,不仅是身体的旅行,更是心灵的探索,邂逅别样的生活,收获全新的自己,冬日在南糯山,让时光在这方山水间悠悠流淌,镌刻下独属于您的静谧与悠然。

  • 云南省政府
  •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 云南政务服务网
  • 云南网
  • 云南日报网
  • 云南省国资委
  • 昆明信息港
  • 云南爱上网络
  • 云上互动公司介绍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03
  • 滇ICP 05004184号
  • 视听许可证号 2503045
  •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57842
  • 12377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060号
  • Copyright @ 2021 云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