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视听云南
  • 频道
  • 云广网
绿色田野上的“新农人” 生态种养结合蹚新路
新闻来源:央广网
相关推荐
  • 新闻
  • 视听云南
  • 频道
  • 吉祥网
  • 云视网评
  • 云视理论
  • 云广网
  • 影视
  • 搜索
绿色田野上的“新农人” 生态种养结合蹚新路
来源:央广网  /  2023年03月30日

央广网宿迁3月29日消息(记者庄滨滨实习生顾炀威)日前,在宿迁经济开发区三棵树街道佟圩社区的一处西瓜大棚里,十几名村民围圈而坐,全国人大代表、宿迁经开区渔樵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路路坐在中间,正在给村民们宣贯全国两会的最新精神。

“从她的宣讲中,我了解到很多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这激发了我们从事现代农业的热情,也让我们老百姓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农民创业园管理者陈礼民听完笑着说。

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姚路路从北京回来后,除了要赶往各地给党员群众宣讲两会精神,还要忙着在渔樵种植专业合作社栽种管理水芹、红菱、芡实等水生植物。10多个水塘里,大半种苗被四川等地的客户预定。在水芹种植塘的另一边,安置着她养的4000多头猪,干净整洁的猪场,几乎闻不到异味。

姚路路(右)正在栽植水芹种苗(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2007年,姚路路在表哥的带动下加入养猪行业,从开始办猪场、养猪、喂猪,到后来给猪打针、挂水、防疫,一路都是自己摸索过来。

随着养猪规模越来越大,粪水的排放成了一大难题。2016年,姚路路对养殖场的排污系统进行改造,实现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通过深入考察,姚路路认识到,现代养殖业产生的粪肥之所以成为污染环境的元凶,根源就在于种养脱节。“我想能不能找到一种蔬菜,既能通过吸收水体营养,净化水质,又能一年四季生长,产生种植效益。”顺着这个思路,姚路路与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通过系统选育,野生种质驯化,联合筛选出“四季水芹金陵一号”蔬菜品种。

2017年,姚路路成立渔樵种植养殖合作社,选择无土种植水生蔬菜的方式消纳利用养殖粪肥,用农业方式解决农业问题,水底养鱼,水面种菜,形成“畜禽—菜—鱼”生态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姚路路举例介绍,一瓶装有没处理过的猪粪水,颜色是乌黑的,但经过水芹生长周期40多天后,乌黑的水变成了清水。“以氨氮来讲,水质达到二类水。”

渔樵种植养殖合作社内的水芹(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经过调查,姚路路发现,大多数的养殖企业面临最大的难题,便是废水的处理,于是她借此契机大力推广“渔樵模式”。目前,宿迁市渔樵“畜禽一菜一鱼”模式已在全国建立100多个推广点,帮助温氏、正邦、正大、益客、德康等龙头企业进行污水处理,并在沭阳、宿豫区、淮安、南京等地成立分公司,推广面积达2万余亩,2022年年创产值3000余万元,带动就业人员120余名,渔樵合作社被列为省级示范社。

“农村拥有丰富多样化的生态资源和多产业融合的创业机会。”姚路路认为,乡村富民产业的发展,首先要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打造独有的地方区域特色。其中就包含要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形势,开拓创造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畜禽-菜-鱼’模式摒弃传统的工业化处理方式,在自然水体无土种植水生蔬菜、花卉,资源化利用畜禽粪肥,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取得生态、经济双丰收。”

未来,姚路路表示,她将在现代农业生态、优质、循环、高效的基础上融入共享、创意、认养等元素,突出特色,注重品牌打造和宣传,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发展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坐享绿水青山,又怀抱金山银山。

记者离开合作社时,120多亩的水塘一片碧绿,水芹郁郁葱葱,放眼望去,一幅“绿色”种养殖业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返回云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点击举报
最新推荐
《八十秒走进抗战文物》第七期——一张特别的“昆明身份证”
经典诵读·红色档案里的抗战记忆①丨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
经典诵读·红色档案里的抗战记忆②丨白雪娇留给父母的一封告别信
经典诵读·红色档案里的抗战记忆③丨黄人钦致其妻幼兰女士信
经典诵读·红色档案里的抗战记忆④丨滇缅公路筑路歌碑
沿着边境看中国 | 黄伞伞,白杆杆,棕榈树下“金菇菇”
沿着边境看中国 | 当滇南马帮遇见欧洲风情,云端小城藏着最让人意外的建筑美学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火火火火火”的河口口岸
  • 云南省政府
  •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 云南政务服务网
  • 云南网
  • 云南日报网
  • 云南省国资委
  • 昆明信息港
  • 云南爱上网络
  • 云上互动公司介绍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03
  • 滇ICP 05004184号
  • 视听许可证号 2503045
  •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57842
  • 12377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060号
  • Copyright @ 2021 云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