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知农爱农情怀和强农兴农本领的新农人,助力玉溪乡村全面振兴。
高水平专业群提供人才培养保障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烟草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开设于1984年,是学校办学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2022年,烟草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群入选云南省高水平专业群。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改革,依托全国第二批示范性烟草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云南省烟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体化平台,烟草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同烟草行业企业紧密对接,通过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形成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烟草现代学徒制试点方案,通过了云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在峨山县大大龙潭乡建立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烟草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专业+产业”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党建联盟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农林科学技术学院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特长,以党建为引领,依托专业优势,围绕玉溪市支柱产业——烟草,建立产教融合党建联盟、乡村振兴党建联盟、校地合作党建联盟的工作机制,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践行专业服务烟草产业的办学宗旨,学校通过校企“责任共担”、“产教共融”“人才共育”,主动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推进形成双主体育人模式,重点打造产教融合实践教育培训基地,为烟叶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更为大龙潭乡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专家工作站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2023年10月,由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陆欣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和大龙潭乡集体经济投资运营公司(峨山县龙嘉农业发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而成的陆欣专家工作站成功通过云南省人社厅批准并备案,在峨山县大龙潭乡挂牌。用“搬家式”技术服务和“保姆式”生产指导及实干性技术人才支持,把专家工作站建在田间地头也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主动延伸教育链、服务玉溪市烟草产业链,推动形成同玉溪市烟草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一年“丰”景看春耕,眼下正是烤烟育苗的时节,走进大龙潭乡三条箐育苗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育苗大棚映入眼帘,一个个年轻的“工作人员”穿梭其间,搭苗棚、下苗盘、拌基质、装盘点籽、摆盘入池……育苗点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这些年轻的“工作人员”正是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学生。从土地平整、覆地膜、装填基质到压穴播种、清扫出盘、摆盘入池等各项工序,学生们不一会儿就动作熟练了起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们分工合作,统一技术标准,效率也快速提升,可见在学校里的学习十分认真,理论基础十分扎实。
“我主要给他们讲下育苗每个环节怎么操作,有些什么技巧,需要注意些什么,再由他们一一实操”育苗基地负责人施芝文脸上挂着笑容说,“为了满足全乡9100亩烤烟种植需求,我们今年扩大了规模,计划搭建2077个烤烟育苗棚,较去年增加1000多个棚。这两天正是时间紧、任务重的阶段,他们来了帮了我们很大忙。而且他们有知识,学习起来特别快。”
在此实践之前,学生们就已经由大龙潭烟叶站工作人员统一开展过技术培训,针对烤烟育苗要求以及漂浮育苗等技术要点,接受了细致的讲解。
在近日召开的大龙潭乡2024年烤烟生产备耕现场会上,实习生们现场观摩覆膜机和无人机作业,跟随大龙潭烟叶站技术人员的讲解和操作示范,学习了深耕起垄、农家肥堆捂、打塘覆膜等烟叶栽种技术要领。
“我们十分珍惜这次学习实践机会,来了以后,快速转变自己的角色,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相互印证,快速提升。我们希望在这次实习中能有收获、有成长,为大龙潭乡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希望自己能以拼搏奋斗展现青春之为,用实干担当书写青春华章。”学生杨平圆说。
“最近我在雪茄烟种植基地学到了很多,乡上的技术员面对面地进行演示和教学,我很快就掌握了烤烟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技能,真正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收获满满!”学生王桢易说。
“课堂搬到田间去,课程跟着节令走”是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类专业的教学特色,形成“田间是课堂、师傅是老师、工人是学生”的教学环境和专业服务产业“双提升”的教学理念,通过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持续提升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截至目前,全乡累计烤烟育苗已达2077棚66464盘,可供移栽面积9100亩,育苗进度100%,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烟草栽培专业的学生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为此作出了贡献,而这仅仅是学校双主体育人成效的一个小小缩影。
接下来,学校将继续结合玉溪地区烟草产业发展资源优势,通过探索与实践,以专业群为依托,建立集团化培养烟草现代农业新型人才的共同育人机制,秉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实现产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升”理念,搭建“生产+科研+经营”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专业+产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区域烟草农业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真正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