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视听云南
  • 频道
  • 云广网
文化中国行丨“中华战舞”有多飒!专访舞剧《英歌》艺术总监史前进
新闻来源:南方plus
相关推荐
  • 新闻
  • 视听云南
  • 频道
  • 吉祥网
  • 云视网评
  • 云视理论
  • 云广网
  • 影视
  • 搜索
文化中国行丨“中华战舞”有多飒!专访舞剧《英歌》艺术总监史前进
来源:南方plus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4日
分享到:

从“守护”到“创新”,在传统文化热潮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重新焕发新生。舞剧《醒·狮》和《龙·舟》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广州歌舞剧院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不仅呈现了岭南文化的精髓,也让更多人看到传统艺术在当代舞台上的无限可能。在此基础上,广州歌舞剧院最新力作《英歌》融入潮汕英歌舞元素,探索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舞蹈家协会荣誉主席,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舞剧《英歌》艺术总监史前进,与我们分享《英歌》的创作历程与艺术构想,探讨这部舞剧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同时,突破创新,焕发新的艺术生命。

《南方》杂志:继《醒·狮》和《龙·舟》之后,广州歌舞剧院为什么选择英歌舞作为新的创作题材?

史前进:近十年来,我们就有意识地策划并创作一些以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剧目。这样做是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2017年的民族舞剧《醒·狮》,到2021年的当代舞剧《龙·舟》,再到2024年即将呈现的原创舞剧《英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表达广州专业文艺院团对岭南文化的情感与肩负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责任和使命。

《南方》杂志:首演后的全国巡演票务一开售,12月的两场票在三个小时内就售罄了。您认为《英歌》能够引起这么大反响的原因是什么?

史前进:《英歌》之所以引起如此反响,背后有很多因素。首先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岭南文化的深厚人文底蕴,为艺术工作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同时广州作为一座开放之城,务实、包容、进取的城市特质,为全国的艺术家们的文艺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另外广州歌舞剧院近年来在原创作品上的努力,特别是《醒·狮》后,积累了大量的观众基础和实践积累;更重要的是,舞剧《英歌》的创作不仅呈现传统文化,更是通过舞台创新吸引年轻观众,并结合了岭南文化和现代审美需求,契合了年轻人对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南方》杂志:您深度参与了三部剧的创作,您认为《英歌》与前两部作品相比,最大的艺术创新或突破是什么?

史前进:艺术创作需要不断寻求新的亮点和突破点。从舞剧形式上来说,首先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出发,尝试赋予传统艺术新的表现方式。在《龙·舟》中,我们将当代精神与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融入其中,而在《英歌》中,我们则更加放大了视觉表现,尽可能展现传统文化的艺术符号。通过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力求呈现一个全新的《英歌》舞剧。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希望《英歌》能够做到既保留传统的文化元素,又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冲击。例如,英歌舞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历经岁月洗礼,深深植根于民众的生活之中。因此,我们通过巧妙的舞台设计、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传统民间艺术在舞台上得以重新定义和升华,力求通过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我们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与意义,让观众既感到亲切,又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南方》杂志:传统文化转化为舞台艺术时,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您认为最具挑战性的难点是什么?你们是如何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的呢?

史前进:其实,创作一部舞剧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一系列的采风调研、项目论证后,确定主题立意,讲好一个故事,让剧中的人物和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特别是《英歌》这部剧,整个创作过程大约历时三年,它的创作过程非常复杂。首先,我们深入采风调研,聆听非遗传承人和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同时还邀请了各个流派的英歌舞传承人进行现场指导,为演员们进行系统的技术实训,最终通过舞剧主创团队,特别是总编导钱鑫、王思思的总体把控与创排,在吸收优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创作,通过独具匠心的舞台演绎,带给广大观众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

我们希望这部剧能够展示从现代人走进传统文化的视觉,同时也让历史与未来交织,从而表达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和对民族精神的期待。所以,《英歌》不仅是从过去、现在到未来三个角度呈现的,更多的是从当代青年走向过去,再从过去了解当下,最终展现出我们对未来的期许。

为了将《英歌》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该剧汇集了全国一流的主创团队,青年新锐舞剧总编导钱鑫、王思思,著名编剧罗周,作曲辛竹,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任冬生,服装设计阳东霖,化妆造型王岩等行业大咖和广州歌舞剧院的创作人员共同倾心创作。本剧的演员都来自广州歌舞剧院,既有大家熟悉的优秀舞者依力凡、庞冠宇、李奥、梁绮琦,还有舞蹈新秀卢靖匀、彭晶晶等。一年多来,为了把舞剧《英歌》创排好,大家全情投入、克服各种问题与困难,深扎深挖、一路探索创新,用精彩的艺术表达和舞台呈现,讲好广州故事、湾区故事、岭南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英歌》自11月初在友谊剧院首演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我们特别邀请了一些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进行探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于12月初进行舞剧新一轮修改打磨提高。

《南方》杂志:您提到了《英歌》创作中的挑战与突破,能否谈谈这部剧给现代岭南舞剧带来的启发?

史前进:通过这三部剧的创作,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更加明白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广州的专业文艺院团,我们深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创作《英歌》时,不仅要表现出英歌舞的传统风貌,还要深入挖掘潮汕文化的精髓,把它与岭南文化、中华文化相融合。

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展示岭南文化的丰富性,同时也传递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如何将这些多元的民间艺术形式融入剧本、舞蹈和舞台设计中,以确保它们为整个主题服务。

《南方》杂志:《英歌》最终的舞台呈现会有哪些独特之处?

史前进:这部舞剧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仅是传统的民间舞蹈的再现。我们在呈现《英歌》时,力求每一场景都有不同的情感和人物勾连。舞台上会有序幕、上半场、下半场和尾声,每一部分都呈现了不同的核心主题。比如,从“思念”到“入境”,再到“抉择”,最后是“归潮”,这些场景既讲述了英歌的精神,也反映了无数海外侨胞对家乡的思念与文化自信的表达。

同时,我们在人物造型、服装设计、音乐表达等方面,都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表达,塑造既熟悉又极具创意和吸引力的英雄形象,让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

《南方》杂志:您提到年轻人的参与和文化的传承,那您认为《英歌》会受到哪个年龄段观众的关注?

史前进:其实,我希望这部剧能够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都能在这部剧中找到与自己情感共鸣的部分。年轻人能感受到传统文化通过现代舞台剧的形式带来的新鲜感,而年长者则能从中找到他们的乡愁和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比如说,在去年10月,我们的《醒·狮》舞剧在香港完成了两场展演,现场观众的反应非常热烈。老年观众表示,看到《醒·狮》舞台化的演绎,感到非常亲切;而年轻观众则认为,传承创新的艺术效果,就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当代民族舞剧的样式。因此,《英歌》同样也会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适合年轻人的表现元素,吸引和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从年轻观众的反馈来看,除了舞台设计和音乐的创新外,剧本的呈现方式也非常重要。我们并没有采用传统的讲述方式,而是通过更具创新性的叙事结构和舞台呈现方式,来传递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英歌》,我们希望让年轻观众不仅看到一个舞剧,而是看到背后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这也正是他们所期待的。

《南方》杂志:在将《英歌》等推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您如何看待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挑战与机遇?

史前进:随着中国文化的“走出去”,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和国外观众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英歌》等岭南舞剧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醒·狮》《英歌》这些舞剧作品不仅能够让国内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也能通过舞台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吸引更多国内外观众的关注与喜爱,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挑战有三个方面,首先第一点是作品有没有观演的亮点,第二审美需求能不能达到现代人对它的期待值,第三点就是整个的舞台呈现给观众带来的艺术欣赏的共鸣度够不够。也就是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个层面的挑战。

目前,广州歌舞剧院正在与多个演出机构、演出院线和剧场对接,全力以赴推动舞剧《英歌》2025年甚至2026年的全国巡演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返回云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点击举报
最新推荐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火火火火火”的河口口岸
沿着边境看中国 | “文化混搭”!解锁小城建水的“建筑双宝”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田”下无双:云南哈尼梯田的云端传奇
沿着边境看中国 | 云南河口:边境线上“向阳花”
沿着边境看中国 | 深山藏“火腿银行”?探秘时间酿出的“风味利息”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拥有长达4060千米的边境线,如今,这条边境线上处处都是“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丽新画卷。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省内9个州(市)级学习平台推出融媒体报道“沿着边境看中国·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第二季),结合“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多维度、小切口、立体化地讲述云南故事,全面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大栗树乡腊科村,去看看“火腿银行”里的绝味火腿。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直接抄!普者黑“山水盲盒”的“生态秘诀”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拥有长达4060千米的边境线,如今,这条边境线上处处都是“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丽新画卷。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省内9个州(市)级学习平台推出融媒体报道“沿着边境看中国·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第二季),结合“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多维度、小切口、立体化地讲述云南故事,全面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去看看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普者黑,到底藏着哪些惊喜彩蛋。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石头缝里蹦金果果!三光村写就“逆袭爽文”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拥有长达4060千米的边境线,如今,这条边境线上处处都是“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丽新画卷。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省内9个州(市)级学习平台推出融媒体报道“沿着边境看中国·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第二季),结合“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多维度、小切口、立体化地讲述云南故事,全面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三光村,去看看“树木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的“三光地”如何蜕变成现在游客们抢着打卡的“绿洲网红村”。

【云端朋友圈】在茶香四溢的南糯山,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彩云之南的深处,有一处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净土——勐海南糯山。

这里似被时光格外眷顾,踏入民宿,暖炉生香,温馨四溢。旅居,不仅是身体的旅行,更是心灵的探索,邂逅别样的生活,收获全新的自己,冬日在南糯山,让时光在这方山水间悠悠流淌,镌刻下独属于您的静谧与悠然。

  • 云南省政府
  •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 云南政务服务网
  • 云南网
  • 云南日报网
  • 云南省国资委
  • 昆明信息港
  • 云南爱上网络
  • 云上互动公司介绍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03
  • 滇ICP 05004184号
  • 视听许可证号 2503045
  •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3902377
  • 12377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060号
  • Copyright @ 2021 云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