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视听云南
  • 频道
  • 云广网
亚冬会|闲记:“尔滨”的Hā Há Hǎ Hà
新闻来源:新华社
相关推荐
  • 新闻
  • 视听云南
  • 频道
  • 吉祥网
  • 云视网评
  • 云视理论
  • 云广网
  • 金色热线
  • 搜索
亚冬会|闲记:“尔滨”的Hā Há Hǎ Hà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07日
分享到:

新华社哈尔滨2月6日电(记者王浩明、胡佳丽)亚冬会的圣火即将燃起,来了哈尔滨几天,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里听到和使用最多的一个字,那必须是“哈”。然而,几天在哈尔滨的工作生活体验,发现“哈”是一个字又不只是一个字,四个声调的“哈”可谓是包罗万象。

这是2月1日在第37届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拍摄的哈尔滨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哈(hā)

“尔滨”这两年火了,为什么却把“哈”省略了,各种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尔滨”对游客太好了,本地人却哈(笑)不出来了。这当然是一种反向的玩笑。游客带火了人气,带旺了消费,这是实打实的。

数据会说话。2025年春节期间,黑龙江接待游客2626.3万人次,游客消费达336.5亿元,同比增幅18.3%、23.8%,其中哈尔滨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44.7%,而春节假期过后就是亚冬会,现在大部分项目都是一票难求,可见这波热潮仍然会延续。

1月5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客在主塔“亚洲同心”附近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哈(há)

《新华字典》中的“哈”,并没有二声,但二声的“哈”在哈尔滨广泛存在。

这是一个惊奇的“哈?”。虽然来了没几天,但哈尔滨带给外来人的惊奇可真太多了。既然是亚冬会时间,就说说哈尔滨人在体育上带来的惊奇。

东北话有个词叫“猫冬”,指冬天躲在家里不出门。来之前,我也以为零下20多摄氏度的街头看不到什么人,都在家猫着呢。但去街上走一圈,直接就是一个大写的哈(há),还能这样?

除了大名鼎鼎的松花江,哈尔滨老城区有条小河穿城而过,名叫马家沟。沿着这条河走一段,你可能会发现这里冰雪运动如此蓬勃发展的秘密。河面上大片大片的雪被清扫掉,露出长宽几十米的平整冰面。而附近的孩子大人,拎着冰鞋和小马扎下到河面,坐在小马扎上把鞋一换,就在这里滑冰,一滑就是半天。

沿河走上两公里,这样的冰场一个接一个。滑冰的人,大的六十来岁,小的不到六岁,没穿冰刀鞋也在冰上嬉戏。

“你不用管他,别看他滑得乱七八糟,冰感就是这么来的。”一名家长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坐在小马扎上看着自己孩子在冰面上时不时摔一跤,又马上爬起来。

哈(hǎ)

有天打车去哈工大访友,上车后说了目的地,的哥确认问:“哈(hǎ)工大是吧?不是哈(hǎ)工程吧?上次有个美女说是哈(hǎ)工大,结果到了说是哈(hǎ)工程。”

这段子虽然平平无奇,但的哥一连串来了四个三声的“哈”,让人一下子绷不住了。

我说:“您这‘哈’说得也太带劲了,带弯拐的。”

“咱老哈尔滨都说哈(hǎ),但好多年轻人都改啦,我女儿就说我老土。”

这天晚上吃饭,坐定后,我对着店家说:“一盘茴香饺子,一瓶哈(hǎ)啤。”这个哈字拉得长长的,我觉得弯拐得还很丝滑。

店家问:“哪里来的呀?”

我说:“我不像本地人?”

店家说:“本地人啤酒都是来‘一件儿’。”

后来我终于知道,“拐弯”的“哈”其实自有一种骄傲在里头,这“哈”后面接的,一定是哈尔滨叫得响的东西,比如哈工大、哈工程、哈药、哈站……

哈(hà)

冬天来哈尔滨,很容易把牙冻到,因为外面零下20多摄氏度,你却经常要笑得合不拢嘴。东北人自带的幽默自不用说,让人感触更深的是这片大地上的乐观。

冬天你来了,可别怕冷,要往松花江上走一走。滔滔江水此刻已经冰封,上面覆盖着雪,但一些雪被扫开,露出光滑的冰面。走过这些地方,外地游客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过去,走到雪上后长舒一口气,再回首有一种涉险过关的幸存感。另一种,则是看到了冰瞬间兴奋起来,不由分说,一个箭步就滑了出去。

不过,无论哪种表现,他们与冰面大面积接触的概率都差不多,只不过前者趴在冰上,后者往往摔得四仰八叉,结果引来的都是一串“hàhàhàhà”的爆笑。全副武装的游客也不会摔疼,给周围路人带来的欢乐却是实打实的。游客第一次摔,往往站起来拍拍屁股,挤出一些羞涩的笑;两次三次过后,那就轻车熟路了,嘴角往往比人还先站起来。

这是开怀的“哈”,这种欢乐会传染,东北冰天雪地,但你很难抑郁。和当地人的日常接触中,你能感受到他们的乐观与豁达,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坚韧与自强——躲不过寒冬,便拥抱寒冬;退不去风霜,便让风霜盛开出玫瑰。

返回云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点击举报
最新推荐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火火火火火”的河口口岸
沿着边境看中国 | “文化混搭”!解锁小城建水的“建筑双宝”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田”下无双:云南哈尼梯田的云端传奇
沿着边境看中国 | 云南河口:边境线上“向阳花”
沿着边境看中国 | 深山藏“火腿银行”?探秘时间酿出的“风味利息”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拥有长达4060千米的边境线,如今,这条边境线上处处都是“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丽新画卷。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省内9个州(市)级学习平台推出融媒体报道“沿着边境看中国·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第二季),结合“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多维度、小切口、立体化地讲述云南故事,全面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大栗树乡腊科村,去看看“火腿银行”里的绝味火腿。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直接抄!普者黑“山水盲盒”的“生态秘诀”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拥有长达4060千米的边境线,如今,这条边境线上处处都是“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丽新画卷。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省内9个州(市)级学习平台推出融媒体报道“沿着边境看中国·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第二季),结合“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多维度、小切口、立体化地讲述云南故事,全面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去看看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普者黑,到底藏着哪些惊喜彩蛋。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石头缝里蹦金果果!三光村写就“逆袭爽文”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拥有长达4060千米的边境线,如今,这条边境线上处处都是“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丽新画卷。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省内9个州(市)级学习平台推出融媒体报道“沿着边境看中国·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第二季),结合“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多维度、小切口、立体化地讲述云南故事,全面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三光村,去看看“树木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的“三光地”如何蜕变成现在游客们抢着打卡的“绿洲网红村”。

【云端朋友圈】在茶香四溢的南糯山,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彩云之南的深处,有一处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净土——勐海南糯山。

这里似被时光格外眷顾,踏入民宿,暖炉生香,温馨四溢。旅居,不仅是身体的旅行,更是心灵的探索,邂逅别样的生活,收获全新的自己,冬日在南糯山,让时光在这方山水间悠悠流淌,镌刻下独属于您的静谧与悠然。

  • 云南省政府
  •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 云南政务服务网
  • 云南网
  • 云南日报网
  • 云南省国资委
  • 昆明信息港
  • 云南爱上网络
  • 云上互动公司介绍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03
  • 滇ICP 05004184号
  • 视听许可证号 2503045
  •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3902377
  • 12377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060号
  • Copyright @ 2021 云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