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影像成果交付暨展映会由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亚洲微电影学院与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联合举办。“光影为桥茶脉传新”——《茶文化传播》课程以创新实践,将镜头语言与生物科技相融合,推动艺术创作与临沧茶产业实践同频共振,展现出跨学科协同育人的蓬勃活力与丰硕成果,此次活动是对跨学科协同育人模式的一次深度探索。
打破壁垒:从茶山到镜头的深度交融
《茶文化传播》任课教师对课程进行了系统性的跨学科实践设计,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摄影棚,而是深度嵌入茶学专业实践链条,同茶学专业师生并肩走入茶山、走进茶企、走到实验室,亲历茶叶从种植、生产、加工到茶艺、茶饮创新的全产业链。在行走的专业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茶文化故事被镜头捕捉,学生们聚焦茶人匠心与土地情怀,挖掘茶学专业实践育人中的温暖故事,跟踪拍摄学生们对专业热爱与探索的点点滴滴。同时将科技赋能茶文化传播,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出灵动可爱的“滇院小茶宝”IP形象,创作出生动的AI动画短片《一片叶子的旅行》,短片中“滇院小茶宝”穿梭于临沧茶园与实验室,生动串联起茶文化传播的科技叙事与时代表达。
能力重塑:复合素养在融合实践中淬炼
展映会现场一共展出学生创作小组的8幅作品,学生们在光影流转间记录着茶山的青翠、非遗工艺的严谨与茶汤的温润。创作小组结合作品讲述了团队用显微摄影记录茶叶发酵的细胞变化,用延时镜头捕捉晨露浸润茶芽的瞬间,以纪实手法跟踪拍摄学生制作普洱茶的实践日常以及如何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动人的视听语言。创作小组成员表示,在跨学科实践中,深入理解了茶叶的生物特性、加工工艺等科学知识,学会了用影像语言解读科技内涵,使作品兼具艺术感染力与科学严谨性。
协同共创:跨院合作构建育人新范式
在影像成果移交仪式上,亚洲微电影学院向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移交了“影视+茶事”的跨学科教学成果。移交的影像成果包括《熟普秘境:少年的发酵札记》《茶语新章》《茶韵点心间:解码茶文化》《茶香百味》《茶路探新:普洱熟韵之旅》等9部视频作品和摄影作品100余张。这批影像成果不仅是生动的教学案例库,更为教学可视化、科研成果科普化、茶文化推广现代化提供了资源。这种“需求牵引-创作赋能-成果反哺”的闭环,为跨学科课程建设提供了新范式。
本次“光影为桥茶脉传新”《茶文化传播》课程跨学科影像成果交付暨展映活动,是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探索新文科、新工科交叉融合育人模式的一次积极实践;是一次双向赋能的探索,镜头语言让抽象的茶学知识变得具象可感,赋予了茶文化传播现代活力;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路径,打破了专业藩篱,让学生在真实的茶叶产业场景中实践学习、让内容生产与传播扎根于临沧真实的产业科技土壤,有助于培养知识复合、能力多元、善于跨界协作的影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