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视听云南
  • 频道
  • 云广网
【国潮少年志】漫评|青春接力守文脉,古韵新声向未来
新闻来源:未来网
相关推荐
  • 新闻
  • 视听云南
  • 频道
  • 吉祥网
  • 云视网评
  • 云视理论
  • 云广网
  • 影视
  • 搜索
【国潮少年志】漫评|青春接力守文脉,古韵新声向未来
来源:未来网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1日
分享到:
【编者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故宫文创“破圈”走红、国漫电影票房口碑双丰收、传统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新时代“国潮”浪潮澎湃,深深吸引着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目光。未来网特别推出【国潮少年志·点亮文化超链接】系列融媒体产品,探寻广大青少年追逐“国潮”之光的鲜活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汇聚青春力量。
————————————

近日,官方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0月1日至8日(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近8630万人次,各地文博场馆接待量显著增长,成为人们共庆国庆中秋“双节”的精神栖息地。事实上,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各类文化场所如“国潮”街区、非遗集市、彩灯游园会等人潮涌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处可见的青少年身影。这份“传承热”,不仅是对古老文明的致敬,更彰显出广大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让千年文脉在青春接力中焕发新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曾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提起非遗技艺,人们想到的多是“老匠人守着老手艺”;说起经典典籍,一些青少年觉得是“故纸堆里的老道理”。而今,文化传承方式推陈出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破“次元壁”,与潮流拥抱,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焕发新生。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的建设,让各地青少年跨越时空界限,透过屏幕“触摸”文物细节,在云端与千年文明对话;《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这类节目用剧情演绎、竞技答题、流行谱曲等方式重新“打开”经典,吸引广大青少年观看、思考……这些鲜活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静止的标本,相反,它能够通过丰富的形式实现活态传承。
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来不只是“复刻”,更在于“创新”。非遗面塑传承人将动漫角色与传统面塑结合,让指尖的“孙悟空”有了新造型;高校汉服设计大赛上,学生们借助AI、3D技术设计汉服,为中华服饰文化注入时代内涵与活力;在博物馆、遗址公园,青少年讲解员以流利的表达、专业的词汇为游客进行现场讲解,也有助于引发同龄人的共鸣,激发传承热情……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探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更重要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正在塑造着广大青少年更丰盈的精神世界。比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智慧教会他们平和处世,书法、绘画的笔墨意境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传统武术引导他们坚守正义。这也让广大青少年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能滋养人生的精神财富。这种文化自信,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坚实底气。
当然,让广大青少年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还需要社会各界持续“搭台”与“护航”。学校可以多开设传统文化实践课程,帮助青少年在沉浸式学习中系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博物馆、文化馆可以推出更多青少年友好的互动项目,比如“文物修复体验”“非遗大师课”,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家长也可以多带领孩子参与民俗活动、讲述家风故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时代广大青少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是跨越时空的对话,也点亮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超链接”。期待更多青少年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国潮”在时代沃土中奔涌不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注入蓬勃动能。(文字/AI长漫:魏平、吕金艺)
返回云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点击举报
最新推荐
《八十秒走进抗战文物》第七期——一张特别的“昆明身份证”
经典诵读·红色档案里的抗战记忆①丨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
经典诵读·红色档案里的抗战记忆②丨白雪娇留给父母的一封告别信
经典诵读·红色档案里的抗战记忆③丨黄人钦致其妻幼兰女士信
经典诵读·红色档案里的抗战记忆④丨滇缅公路筑路歌碑
沿着边境看中国 | 黄伞伞,白杆杆,棕榈树下“金菇菇”
沿着边境看中国 | 当滇南马帮遇见欧洲风情,云端小城藏着最让人意外的建筑美学
沿着边境看中国 | “火火火火火”的河口口岸
  • 云南省政府
  •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 云南政务服务网
  • 云南网
  • 云南日报网
  • 云南省国资委
  • 昆明信息港
  • 云南爱上网络
  • 云上互动公司介绍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03
  • 滇ICP 05004184号
  • 视听许可证号 2503045
  •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3902377
  • 12377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060号
  • Copyright @ 2021 云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